心理治療大師-生平與貢獻

編著者: 李燕玲等

輔導與諮商叢書A1109   

開本:• 裝訂:平裝
  內文頁數:246 頁
  定價:300元
  類別:心理學傳記    分類號:170.99
  ISBN:957-9521-87-5
   
 

   

      

許多人聽到「心理輔導研究所」,反射性的回答幾乎都是「現代社會最需要的」,由此可見,諮商與心理治療在現代人的心目中是如何被期待。社會的進步反而使心理疾病或心理不能適應者增加,因此而發生的人間悲劇,時有所聞。但是翻開諮商演進的歷史,以現代心理學理論為基礎的諮商,只有一百多年的歷史。這一百年來,諮商與心理治療領域變動之迅速是有目共睹的事實。目前,諮商派別林立,難計其數,對於學習諮商者來說,的確是個難題。

1980年美國「諮商心理學家」雜誌策劃的「西元2000年的諮商心理學」特刊曾經列舉影響諮商心理學的運動、理論或社會運動如下:(11945年以前:職業輔導與測驗運動;(21945---1955年:非指導派諮商與態度的表明;(31950年代:發展心理學與自我概念;(41960年代:社會經濟問題---工作、家族、教育;(51970年代:角色理論、社區心理學、成人心理學。並指出其傾向為(1)重視認知態度問題超過精神內部的衝突;(2)對於良好環境的作用比人格改變更優先;(3)預防比治療目標更重要;(4)形成適合個人的系統比個人的治療重要等。

對於2000年前的諮商趨勢則指出:(1)從原來家庭、學校、職場的單一生活周期轉移到重視生涯學習;(2)強調的不只是過去狹窄的教育、職業上的技巧,並且強調家庭、社會、休閒生活的技巧;(3)重視心理保健,視為整體健康系統的一環。

由此可見,美國對於諮商的詮釋是隨著社會的變化而改變的,諮商的內含也因時而異。這種轉變,永無停止,譬如後現代主義心理治療的抬頭是最好的例證。

無可諱言,我國自導入諮商理論之後,隨著美國諮商理論的變化在國內掀起陣陣新潮,看似新穎,其實是隨波逐流。長久以來,不是「見林不見樹」,就是「見樹不見林」,疲於奔命,無法落實。

事實上,面對無時不在變動的諮商理論,如何培養從事諮商工作的專業人員是大學相關研究所的一大考驗。中國文化大學設置心理輔導研究所已經有三年的歷史,如何因應上述挑戰,煞費苦心。「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基礎之研究」一科雖然是入門之學,一方面要顧及對於主要諮商學派有通盤的瞭解,另一方面希望對於某一學派諮商理論和實施有深入的體會,採取分組報告、共同討論的研討方式進行。本學期選擇精神分析學派、阿德勒學派、容格學派、個人中心學派、完形治療學派、理情行為治療學派、認知行為治療學派、現實治療學派、溝通分析學派、焦點解決短期治療學派,共分十組,隔週報告,依創始人的生平、時代背景、人格理論、主要概念、治療目標、治療者與當事人的關係、治療技巧、適合對象、未來展望等項,進行討論。各組報告所收集之資料,每週每一單元都有幾萬字之多,可見研究生投入之深,用心之苦,最難得的是討論熱烈,延續到課後。如所周知,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整合的趨勢是必然的方向,如何從一個學派做深入探討之後,融會貫通,乃是研究諮商與心理治療可行的一條途徑。研究成果,期末匯集成冊,編成「諮商與心理治療研究」第三期,因為第一、二期均以學派為主,第三期改以各學派創始人生平及其貢獻為主題。蓋欲瞭解一個學派的興起、內容及其趨勢,從創始人著手,最直接、最有效,僅供關心諮商與心理治療同仁的參考,敬請不吝指正。

編輯工作由編輯顧問李麗玲助教從旁協助,總編輯李燕玲、編輯莫麗文、曾麗霞、黃麗芳、林美伶諸位同學擔任,對於她們的辛勞,由衷表示謝意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謹識於中國文化大學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心理輔導研究所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005210

(起:麗芳、麗霞、美伶、所長、燕玲、麗文)